11月4日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思政专题教育“青蒿讲堂”第二讲在东区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福龙研究员,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屠呦呦老师学术秘书袁亚男分别以“青蒿素发现的启示”“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因疫情防控要求,本期“青蒿讲堂”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2020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班的近100名同学现场参加。本期讲堂由研究生院副院长杨卫彬主持。
袁亚男老师生动地讲述了屠老师的生平经历,从结识青蒿素到深入研究并应用于拯救数百万人性命的过程,师生们看到了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更看到他们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屠呦呦老师善于传承、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师生们终身学习的榜样。
廖福龙老师以屠呦呦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所作的报告《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为核心,讲述了青蒿素发现带来的三点启示:第一,科学研究的选题要面向国家需求、人类需求,特别是重大需求。第二,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是好奇心,但不仅仅只有好奇心。中国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奉献于祖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科技工作者当下的责任与担当。正是“国家培养了我,我有责任为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促使屠呦呦承担起523任务并出色完成。她的研究始于责任与担当,而好奇心则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萌芽,并延续至今。第三,中医药科学研究需要我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用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药的原创成果。中医药数千年实践与文献是传承的源泉,学科交叉是创新的序曲。廖老师还以青蒿素为例向同学们呈现了如何选题、如何进行文献调查、到如何用多学科交叉思维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他认为青蒿素精神是引领整个研究过程的精神力量和支撑力量。
本期讲堂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作为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这片科研沃土上成长的研究生,大家是幸运的,在青蒿素精神的引领和熏陶下,更当努力学习,在科研、临床道路上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失败,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青蒿”,秉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做担当有为青年,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字:2020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秦宇宁
研究生院 刘帅(审校)
图片:研究生院 李怡
廖福龙研究员报告“青蒿素发现的启示”
袁亚男副研究员报告“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主持人杨卫彬副院长
“青蒿讲堂”第二讲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