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以“杏林新苗,谈医论药”为主题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第27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举办。沙龙邀请针灸研究所朱兵研究员、中药研究所边宝林研究员担任点评专家。130名博硕士研究生参加。
筹备小组在博士研究生中公开招募演讲主题,共收到16名同学的演讲申请。最终确定由4名2019级博士研究生作主题演讲。
两位点评专家让学术沙龙成为了一场学术盛宴。点评一针见血,分析鞭辟入里,从宏观把控到具体操作,为同学们解答科研疑惑。
李建良同学分享题为《基于“清浊升华”理论的蒙药五味清浊散抗高血脂症的作用机制初探》演讲,总结了硕士期间对蒙医药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博士期间的研究设想。朱兵老师指出, 课题中五味清浊散应用于高脂饲料喂养的模型小鼠血脂四项只有甘油三酯有显著减少,并不能说明该蒙药有抗高血脂症的作用。高血脂症与肥胖有关,但五味清浊散对小鼠体重没有减轻作用,且检测的指标为游离在血中的血脂变化情况,所以其抗高脂血症的作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边宝林老师认为,汇报中没有深入地讨论蒙医理论,没有阳性药对照,研究可以更多从蒙药理论的特点来研究其机制。邹建华同学提出药物的动物研究分组问题,是否在中药研究中都需要设立阳性西药对照组。边宝林老师认为,设立阳性西药对照组是具有检验造模成功与否的作用,在中药研究中还应加入一组类似疗效的中药组进行研究,以确定实验组的疗效。朱兵老师认为,在选用西药对照时,也可选用该病二线用药与中药对照研究,中药在疗效上不一定要和一线用药比较,可以突出中药的安全性优势。
武庆娟同学分享了《基于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研究茵芪三黄解毒汤的抗肝纤维化机制》的开题报告。朱兵老师认为,要注意小鼠肝纤维化造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小鼠急性肝损伤所造的肝纤维化模型与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小鼠可能存在区别,临床患者肝纤维化更多的是一个慢性的进程,所以在实验造模这个问题上要多结合临床实际。边宝林老师提出博士在设计课题时应考虑到课题的可行性,如采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肝脏纤维化治疗存在困难,短时间难以检测其改善情况,可以考虑选择其他检测指标反映中药是否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减缓作用,从侧面研究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崔昶旭同学作了题为《中医脏腑辨证证型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演讲。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提出的中医术语英译原则,为大家提供翻译中医脏腑辨证的建议并展示了研究成果。边宝林老师表示,中医术语翻译存在难点,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样存在难点。他建议,博士研究可以考虑从“基于中医药英汉评解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方向进行研究。虽然同一名词有几种翻译,但是体现出的是一种核心思想,能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医药文化思想。朱兵老师指出,翻译的标准研究很重要,达到共识很难。在研究医学翻译中,一定要将词语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如“神经”一词现在为西医学名词,但是1774年翻译为中文是,注释为“神液流通至经”这是中医名词。
杨会生同学就《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汇报。从临床病例展开,通过文献调研、系统评价、meta分析、挖掘核心处方、对比导师经验等方面,再现了对课题的思考过程,并对博士课题提出设想。朱兵老师就选穴方案中配用安神的相关穴位是否能提高受孕率提出了疑问,加入安神针刺的优势在哪里?对于所选穴位还需进行更深入分析。对于如何增加子宫良性刺激与增加着床率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朱老师还提出,在中医的研究中,理论和实际会存在差异,要正确处理这些差异;若能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时,不要将生命科学的指标和中医术语混用。边宝林老师认为针灸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流派特色很重要。他肯定了杨会生同学前期文献研究客观扎实,建议博士研究仅从妊娠率这一点进行切入就可,至于此后的活产率影响因素较多,可留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两位老师睿智并幽默,博学而坦诚,朴实且尖锐。谈笑之间,让同学们思路豁然开朗;严谨之余,让同学们顿悟原来如此!参加沙龙的同学们认为小伙伴们的演讲给自己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而两位老师为自己树立了新的学术偶像。大家已经在热切期待着下一期学术沙龙。
(供稿:肖战说 邹建华 摄影:陈李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