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工作为一体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第一所中医药科研、医疗和教育基地。1978年恢复高考后,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为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指出“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二级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与资源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科研教学力量雄厚,下设18个研究所、4家三级甲等医院和研究生院、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单位;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9名、国医大师10名,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岐黄学者等90余名,学部委员135名和研究生导师860余名,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国内外各级科技奖励800余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援鄂抗疫,医疗队集体、多位个人受到国家表彰,并研制了第一个抗疫新药“化湿败毒颗粒”,其科研成果转让费1.5亿元将全部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自1978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已为中医药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学术领军人物、行业管理专家、学科骨干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的指示,始终坚持“四为”方针,“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总体目标,秉承青蒿素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筹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培养。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和系统的专业技术,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医疗等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类型、方式及学制
(一)培养类型
1.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从事专业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型学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中医学或中药学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包括中医硕士专业学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培养方式:全日制、非定向
(三)学制: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得超过5年。
三、招生规模
按照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指标数和推免拟录取后的指标数进行测算,2025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人数与上一年度持平(包含推免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最终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指标数为准。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但学校不提供奖学金。
(五)报考专业学位资格要求
1.报考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057**)必须为统招五年一贯制(不包括专升本和专接本)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文件规定,并须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本科毕业专业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已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均不能申报);复试须参加临床专业技能考核;入学后采取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的培养模式,毕业后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2.报考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05600)主要接受医药专业类毕业生报考,也接受相关学科的专业(理学、工学、农学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六)外语水平要求:大学英语四级(CET-4)425分(含)以上或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等能够体现相当水平的外国语考试成绩和证书。
五、报名
包括网上报名和考点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考点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考点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1.网上预报名时间:2024年10月9日~10月12日;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10月28日(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以上时间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最终公布为准。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考点确认
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按照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电子信息。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确定公布。
六、综合考试类别
(一)全国统考科目
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类):满分300分;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满分300分。
(二)自主命题科目(相应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另行公布)
703中医药信息学:满分150分;
704中医基础理论:满分150分;
801中医药文献检索:满分150分。
七、初试
(一)打印准考证
考生请于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2024年12月21日~12月22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三)初试成绩请于2025年3月初在中国研招网查询。
以上均以中国研招网公布的时间为准。
八、复试
(一)我院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分专业、分类别划定复试分数线。
(二)复试前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在复试前需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未能按时提供者,不予复试。
(三)复试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具体比例由我院根据生源和招生计划情况确定。复试名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院自定。详细复试办法和程序将于2025年3月在我院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全部复试工作在2025年4月底前完成。
(四)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五)对所有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根据教育部要求:如有必要,可再次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教育部相关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七)体检:考生体检在拟录取阶段进行,体检须在我院指定的医院进行。我院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入学报到后将进行体检复检,详情见当年《新生入学须知》。
九、录取
(一)根据国家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三)新生须本人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招生单位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毕业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四)新生报到后,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我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录取为学术学位、中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如录取后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入学,应在入学当年5月底前申请保留入学资格。申请保留入学资格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院同意,可保留入学资格1年再入校学习;录取为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新生,不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六)按照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安排,学术学位和中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苏州)校区进行培养。研究生阶段视培养单位及导师科研/临床工作安排确定带教地点。
十、学费标准及奖助学金政策
(一)学费标准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实行收费制度,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制定的学费标准收取学费。具体标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00元/学年/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生。
(二)奖助学金
录取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入学后按相关规定享受研究生奖助学金。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与研究生助学金两部分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奖、志愿服务奖、社会实践奖等;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困难补助金等。
十一、联系方式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准。如遇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将作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单位代码:84502
联系部门:中国中医科学院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大白楼716室(邮政编码:100700)
电话:010-64089480
联系人:翟煦 老师
传真:010-84034357
网站:http://www.yjstcm.ac.cn/
微信公众号:a01064014411-3380中研招办
QQ咨询交流群:326166748
附件:中国中医科学院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联系方式.docx
中国中医科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中药综合(701、350)考试大纲.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4年10月8日